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股票配资大盘
全新一代 VMAT-2抑制剂应该如何合理应用?
迟发性运动障碍(TD)常发生在使用神经阻滞剂类药物至少数月后,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不可逆,显著影响患者的功能预后[1]。近年来,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,目前氘丁苯那嗪作为一种选择性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(VMAT-2)抑制剂,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TD患者。那么,在临床实践中,应该如何制定氘丁苯那嗪的具体用药方案呢?让我们共同探讨。
病例1
基本资料:
患者男,68岁,因抑郁障碍长期口服帕罗西汀10年。2年前出现口下颌不自主运动,无明确可缓解症状的动作后停用帕罗西汀,改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、、米氮平治疗。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3个月后患者自行停药,口下颌不适逐渐加重,外院诊断为“迟发性运动障碍不除外”,予硫必利、氯硝西泮、苯海索、巴氯芬治疗,自觉无明显改善。加用氘丁苯那嗪治疗,但患者未规律服药,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,遂来就诊。体格检查示:构音欠清,下颌不自主运动,双手动作性震颤;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(AIMS)13分;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诊断为迟发性运动障碍(TD)。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30年,其母亲有双手特发性震颤史。
治疗经过:
停用硫必利、巴氯芬,调整米氮平片、氯硝西泮、文拉法辛用药剂量。并予以氘丁苯那嗪6mg bid治疗;1周后,加至18mg/d;第3周,加至12mg bid维持治疗。经过3个月左右的药物调整和治疗,患者口舌颊不自主运动明显减轻,AIMS评分降至5分。
在症状改善后尝试氘丁苯那嗪减量,但患者应激后出现口舌颊不自主运动,口周及下面部发紧,继续予以氘丁苯那嗪12mg bid维持治疗。
预后:
患者口舌颊不自主运动改善明显,家属及患者本人对治疗结果满意。
病例2
基本资料:
患者女,31岁,间歇情绪低落或兴奋活动8年余,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,先后以利培酮、喹硫平、奥氮平、鲁拉西酮、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、丙戊酸钠治疗,但患者依从性差及疗效不理想,遂调整为帕利哌酮长效针联合丙戊酸盐治疗,此后未再有明显躁狂发作,但时有焦虑抑郁的表现,给予联合鲁拉西酮及拉莫三嗪治疗后症状有改善。2年后(2023年11月)患者出现颈部不自主扭动的症状,体格检查可查及下颌不自主扭动,颅脑MRI可见双侧额叶脑沟稍宽,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,AIMS评分为3分(颈部不自主扭动评为3分),考虑为迟发性运动障碍(TD)。
治疗经过:
逐渐减量帕利哌酮长效针和鲁拉西酮,加用氘丁苯那嗪12mg/d起始治疗,随后逐渐加量至24mg/d维持治疗。
预后:
氘丁苯那嗪治疗3个月后(2024年2月底),患者颈部抖动症状开始明显缓解,AIMS评分降至1分。开始逐步减少氘丁苯那嗪剂量,6月份起完全停用,7月来院复诊,患者颈部抖动症状未见反复。
诊疗思考
基于TD的多巴胺受体超敏假说,VMAT-2抑制剂可干扰多巴胺在突触前囊泡中的摄取和存储,导致突触中可释放的多巴胺减少,发挥改善TD症状的作用[1]。其中氘丁苯那嗪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VMAT-2抑制剂,通过氘代技术改善了药代动力学特征,延缓了药物代谢,使药物血浆浓度更稳定,峰谷浓度波动更小;同时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产生,降低不良反应风险。另外,氘丁苯那嗪消除半衰期更长,可以增加体内药物暴露,降低给药频率,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[1],已被视为TD的一线治疗药物[2]。
多项研究也表明氘丁苯那嗪起效迅速且疗效持久:接受24mg/d或36mg/d氘丁苯那嗪治疗的患者从第2周开始即有明显获益;且氘丁苯那嗪连续治疗145周患者可持续获益[3-4]。
对于TD患者,首次使用氘丁苯那嗪时,推荐每次服用6mg,每天两次;随后可根据TD改善状况和药物耐受性调整用药剂量,推荐最大剂量为48mg/d;在增加剂量方面,建议每周增加一次,以6mg/d为增量;并且每日总剂量为12mg或以上时,建议分两次给药[5]。且按滴定要求达到24mg/d的临床目标治疗剂量,患者可尽快获益。
图 氘丁苯那嗪片滴定阶段(1-8+周)服药日剂量递增模式
此外,还需注意在特殊情况下氘丁苯那嗪使用剂量的调整,比如与强CYP2D6抑制剂(如奎尼丁、抗抑郁药,如帕罗西汀、氟西汀和安非他酮)联合使用,可将氘丁苯那嗪的活性二氢代谢物的全身暴露量增加约3倍。因此,对于接受强CYP2D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来说,氘丁苯那嗪的每日总剂量不应超过36mg(最大单次剂量为18mg)。在CYP2D6慢代谢的患者中,氘丁苯那嗪的每日总剂量也不应超过36mg(最大单次剂量为18mg)[5]。
说明书还指出,治疗中断超过一周后,应在恢复用药时通过重新滴定的方式进行治疗。对于治疗中断不到一周的患者,可按之前的维持剂量恢复治疗,无需滴定[5]。上述病例一患者最开始接受氘丁苯那嗪治疗时并未规律服药,TD症状改善不明显;在重新接受氘丁苯那嗪6mg bid起始剂量,并规范滴定至24mg/d维持剂量治疗后获益明显,患者口舌颊不自主运动及AIMS评分显著改善。病例二的患者在最开始接受氘丁苯那嗪治疗时,便按照规范剂量滴定,颈部抖动症状改善明显。因此,临床在使用氘丁苯那嗪时,需强调用药的规范性;同时还要注意应整片吞服,不可咀嚼、嚼碎或掰开服用,且应与食物同服。
小结
TD症状常在停用致病药物后仍然持续,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。氘丁苯那嗪作为全球及中国首个成功获批的氘代药物,不仅药代动力学优势明显还兼具疗效与安全性,已获得权威指南的A级推荐。在临床实践中启用氘丁苯那嗪治疗时,应根据患者病情足剂量,规范滴定至维持剂量,让患者能有更多获益。
参考文献:
[1]袁俊亮, 谭云龙, 王强, 等.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疗研究进展[J]. 中华精神科杂志, 2024,57(2):121-128.
[2]王喜喜,万新华.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 [J]. 协和医学杂志, 2022, 13 (04): 644-651.
[3]Anderson K E, Stamler D, Davis M D, et al. Deutetrabenazine for treatment of involuntary m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tardive dyskinesia (AIM-TD): a double-blind, randomised, placebo-controlled, phase 3 trial[J]. Lancet Psychiatry, 2017,4(8):595-604.
[4]Hauser R A, Barkay H, Fernandez H H, et al. Long-Term Deutetrabenazine Treatment for Tardive Dyskinesia Is Associated With Sustained Benefits and Safety: A 3-Year, Open-Label Extension Study[J]. Front Neurol, 2022,13:773999.
[5]氘丁苯那嗪说明书(修订日期2023年7月18日)
医学界精神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审批编号:AUST-CN-00719,有效期限:2027-07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